百木园-与人分享,
就是让自己快乐。

23个支付思维分享

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会有一些思维方式反复出现,把他们总结抽象出来,将非常有利于能力的提升,我总结了在支付领域当中反复出现的这些思维模型,供大家使用。

1. “应实”思维

因为权责发生制的原因,或者说很多交易流程环节在时间上的先后原因,产生了“应该多少钱”然后到最后的“实际多少钱”;“应该”代表着权利和义务,而“实际”代表着最终的履约和兑付;所以,我们应该习惯把事情分成两面,一面是应该做的,另一面是实际结果,对比二者。

23个支付思维

2. “核销”思维

核销代表着事物的相互制约,你欠公司的钱是一方事物,你最终还公司的钱是另一方事物,这两方事物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用一方去抵消另一方,从而控制事物的发展;用应收核销应付,用实际消费核销预充值款。

23个支付思维

3. “周期”思维

经济的发展是分周期的,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是分周期的,需要在时间长度中产生实际内容,所以往往需要在一个周期内观察,比如工资的结算往往存在一个工作周期,服务的结算往往存在一个服务周期,会计核算同样也存在一个周期;而周期就是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长度,或者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

23个支付思维

4. “审批”思维

跟支付、资金等相关的业务往往会基于控制的需要而建立审批制度,所以当要跟钱相关的事情打交道时,要思考需不需要审批机制,谁来审批,审批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审批等。

23个支付思维

5. “关联”思维

关联不仅仅是数据的关联,更多也是流程和制度的关联,就像出差要预先提交出差申请,通过以后才能出差;出差结束以后要发起报销申请,这时候报销申请就需要关联出差申请;付款单需要关联采购申请单、发票、商品入库验收单,所以支付范畴里,需要建立一种关联思维,很多事情是由一组事物或者流程共同决定的。

23个支付思维

6. “清算”思维

支付跟钱有关,而钱的收付来自于你提供了什么价值,而当下是协同经济,很多经济业务依赖众多参与者,而线上化的交易又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以及其他基础数据,大家参与的目的都是获得利润或者权益,所以我们要习惯去站在众多参与者的视角去计算清楚各方在其中的收益,做支付,会算账是本事。

23个支付思维

7. “转移”思维

支付的基础是货币,而货币存在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流动性上,而流动性的实现就依靠货币的转移;你给朋友发红包,给供应商支付货款,旧账户迁移,结账等等都是在转移量化的货币或者“余额”,将不可见的抽象的货币数量,视作流水一样,随着需要进行转移以完成账务处理或者资金的交付。

23个支付思维

8. “单据”思维

交易或者支付依赖众多的协议和数据,因为流程长环节多,所以会产生很多种类的数据集合,我们称其为“单据”,订单、账单、支付单、物流单、入库单、合同、发票信息、凭证等等,支付中的信息传递往往以单据的形式存在,数据和信息的关联也成为了单据的关联,去定义单据的模型,就获得了该部分业务的模型。

23个支付思维

9. “费用”思维

存在都是有原因的,每个事物都应该有名字,就像我们人生来就会起一个名字,同样跟钱相关的、跟交易或者支付相关的都需要一个名目,这个名目就是“费用”,支付的什么钱、申请的什么钱、管理的什么钱、结算的什么钱,给这笔收付的钱一个名分,就是费用,别人收了一笔钱,要习惯想“这是一笔什么费”。

10. “清分”思维

交易或者支付成功以后的数据是集合在一起的,但后续往往需要进行数据的整理,分类,汇总,这就是清分的过程,要明确数据或者资金的归属,算清楚分明白,是钱必有归属。

11. “核算”思维

或者可以成为“账证实”思维,对账是支付的非常基础的业务,因为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存在,所以核对清楚资金流是否按照信息流而发生非常有必要,以确保资金和信息一致,跟财务的账务一致,跟库房的实际存货一致;耳听为虚眼见如实,做支付也是一样,让核算成为一种习惯。

23个支付思维

12. “流程”思维

企业活动是靠众多流程组合起来的,所以要习惯流程化思考事情,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信息流程,在流程里形成循环;流程也意味着标准化、固化;运营提需求需要流程,员工报销需要流程,建立好的流程很有必要,当别人向你提要求或者要做一个什么东西时,你就要思考,应该建立什么流程了。

23个支付思维

13. “制度”思维

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跟支付、跟钱、跟财务打交道,万事讲制度,有了预算制度、有了补贴制度、有了采购制度、有了合同制度才会有后续的事情,当别人问你应该怎么做能不能做时,我们首先要想到的就是“你们的制度是什么”“制度是明确的么,成文的么”。

14. “对称”思维

收付、往来、借贷、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支付和退款、长款短款,我们发现支付范畴里有非常多的成对出现的概念,他们具有相反的含义,但是却是一物的两面,把他们放到一起去思考其流程、逻辑、制度。

15. “冻解”思维

冻结,解冻,是一个百试不爽的手段,好像是一种魔力,他可以让事物静止,给世界按下了暂停键,不想让钱被拿走,就冻结它;希望获得一个结算周期也可以冻结它,通过冻结和解冻的控制实现对资金流动性的控制,同样也可以用到优惠券等资产上来。

16. “线上化”思维

线上化的前提是线下化,数字化时代可以将很多业务搬到线上实现,从而提高其效率降低成本,对于互联网来说尤其如此,当有人希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解放劳动力、提高准确性时,就可以考虑线上化的问题;线上化思维是一种手段,一种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17. “期”思维

常见的期初、期末、中间就是发生;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这里的期也可以理解为周期,大事化小,分期实施,通过定义每一期的小样本模型而获得更大的模型;同样分期实现,是干更少的事,同时给了需求方希望,剩下来未来继续干,实现对节奏的控制。

18. “总分”思维

支付或者说财务本身就是数据的集合,数据就存在颗粒度的问题,商品是一件一件的卖,钱是一笔一笔的收,但是他们属于一类,一天收10万笔,那也都是收款,所以在记账的时候往往做成一笔汇总的收款;同样在账目上也有总账明细账;知道了总账还要看组成这些总账的明细是什么,所以要建立“总”“分”的思维,“总”更容易分析,是对整体和全貌的把握,而“分”是对原始凭据的追溯。

19. “表单”思维

前面我们介绍了“单据”思维,作为数据的集合,数据的产生就需要“表单”这个东西,当我们去设计一个单据时,我们就需要思考去设计一个表单去获得这个单据,当然可以人工提交这个表单,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化生成这个表单并且进行传递;而表单就是获取一个数据集合的工具。

20. “在途”思维

支付都需要时间,资金的交付也需要时间,所以就产生了在途的概念,你发起了一笔付款但是对方还没有收到钱,资金和权益是分开的,所以要关注“在途”的这些资金,对方已经支付成功但是我们还没收到钱,这就是在途收款,既然在途那就有可能到达,也可能到达不了,在途就是对未来预期的管理方法。

23个支付思维

21. “结构化”思维

无论是账户体系,费用体系,核算科目体系,他们都具备结构化的数据,账户可以有总账户和分账户,而科目更明显具有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核算思维下,往往需要结构化的数据设计;所以,支付数据、资金数据、财务数据基于分析和管理的需要,就需要通过一些字段实现结构化的形态;北京–自营–销售一部–业务范围1,这就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对维度的控制,可以对数据进行汇总、分类,以达到核算和分析的目的

22. “规矩”思维

跟钱打交道,总是要讲规矩,自己立的规矩,国家立的规矩,收钱需要规矩,付钱需要规矩,管钱需要规矩,就连记账都需要规矩,所以支付人,懂规矩很重要。

23. “主被”思维

支付离不开数据,清算离不开数据,记账离不开数据;而如何获得数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记账获得数据,就可以主动去对方数据库查询获得,也可以提供给对方一个接口,让他们主动传过来,可以通过报文传递、可以通过sql查询、可以通过文件传递、可以放到一个地方所有人共享以实现传递;所以我们要想明白这件事我们要主动去做还是被动去接受。

当然,支付中的思维习惯还有很多,很难穷举,这里只是列出部分,触发大家主动思考,将自己的经验归纳起来。

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种方法。

专栏作家

陈天宇宙,微信公众号:陈天宇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平台支付领域专栏作者,十年资深产品;专注为10万支付产品经理和支付机构以及企业提供深度支付内容和服务!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https://www.woshipm.com/pd/5723289.html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木园 » 23个支付思维分享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