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作者:软件基础营50期-B29-柚子茶
教程指导:包大有趣
交作业:#优设每日作业#
对各国的建筑地标一直很感兴趣,所以在考虑创作对象的时候很快就把目光放到了建筑制作上,参考的自然是世界各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罗马的斗兽场和万神殿,印度的泰姬玛哈陵,悉尼歌剧院,巴黎的凯旋门还有北京的天安门。
建筑系的图标往往会处理为靠近现实颜色的写实风格,以及带有天空地面背景的插画风格。同类风格的作品非常多,也比较接近,我想着眼于风格更鲜明,自己也更为喜欢的配色风格,给我启发比较多的包括一众渐变Logo,包括微软自家的画图3D的图标。
将这样流线分割的配色方式应用到建筑物之中,尝试着做出了6个:
运用的比较多的是形状生成器,钢笔工具,以及用于规范图表的参考网格,上手难度不高,对这类题材和风格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作为参考看看,希望能有所帮助。本篇教程主要通过:①基础设置→②网格及参考线制作→③斗兽场教学→④泰姬陵教学的顺序进行讲解,而单独的案例中会从构图、配色和工具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讲解,过程并不复杂,大家可以多多尝试。
你也想做出这么好看的主题图标吗?戳链接让包大老师手把手教你→点我学习制作扁平图标
1.1 创建文档:打开Adobe Illustrator,创建的文档参数为大小为 800*600 像素,分辨率 72 ,具体参数如下:
1.2 对齐设置:开始制作之前个人觉得这样的设置比较方便对齐,即关闭【视图】窗口中的所有对齐选项,勾选【智能参考线】,这样可以在运用【钢笔工具】或者进行图形对齐和大小调整时自动贴合,更易参考。(这里关闭的理由是,选择了任一一项对齐之后,对齐的基准会发生改变,导致智能参考线失效,个人惨痛的教训)
2.1 图中央已经有了参考网格,在步骤2中就一步一步的帮助大家绘制这样的参考网格还有参考线。用【钢笔工具】沿着画板的左右两侧边缘绘制出对齐边界的竖线,比横向边界更长并无影响,关键是要贴合边界。钢笔不要填充,仅勾选描边即可,选了填充后最终绘制出的就不是参考线,而是一个个很窄的矩形。(图中把线加粗加亮了,不然不醒目,描边的宽度和颜色不限,后期描边会消失)
2.2 使用【混合工具】点击左侧与右侧竖线,可以以两端的竖线为界创造出其中的「混合效果」,此处的混合效果就是用连续的竖线填满竖线间的空隙。
2.3 选择【对象】-【混合】-【混合选项】,将【间距】设定为【指定的步数】,将【取向】设定为【对齐路径】。根据需要制作的图表数量,来决定需要的参考线的数量,修改【间距】中的步数,通过勾选【预览】选项来查看混合的效果。此处的步数,就是两条边界线之间用多少条线填满,如果是3,那么3条线就会把画板均匀划分为4个区域。这些划分线既可以作为划分区域的参考线,也可以作为每个图标的中线,使用方法视自己的需求而调整。
2.4 选中更改完混合选项的数条直线,【对象】-【扩展】中勾选全部后点击【确定】
2.5 建立参考线:选中扩展后的线条,进入【视图】-【参考线】-【建立参考线】,参考线就画完了。横向的参考线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只是开始时要沿着上下两界绘制横线,然后运用【混合工具】-【扩展】-【建立参考线】的路程制作出横向参考线。将所有参考线选中,ctrl+g编组,命名为参考线。
2.6 锁定参考线:为了不影响图标制作时的操作,可以在【图层】中锁定参考线图层,或者在【视图】-【参考线】-【锁定参考线】中操作,解锁时选择【解锁参考线】即可。
2.7 选取中心点:首先要选取参考网格的中心点,例如图中我的网格中点选在了参考线上。
2.8 制作参考网格:鼠标置于选好的中心点,使用【矩形工具】按住alt+shift可以画出以该点为中心的正方形,参数如下绘制大小为137.5px红色正方形。
2.9 虚线参考区域:
2.9.1 点击【属性】栏中的【描边】,按照如下的描边参数设置虚线。我们依旧以刚才选好的中点为中心,使用【矩形工具】并按住alt+shift画出大小为150px和125px两个长方形。
2.9.2 使用【圆角矩形工具】并按住alt+shift画出大小137.5px,边角数值为44px的圆角矩形。
2.9.3 使用【矩形工具】并按住alt画出横竖两个长宽为112.5px和137.5px的长方形。
2.9.4 使用【直线段工具】,从最外侧正方形的上方边中点开始,摁住鼠标+shift下拉至下方边中点放开,同理从左至右,拉出两条长度为150px呈十字交叉的中心十字线。
2.9.5 将图标整体选中并编组,命名为网格。选中【网格】编组,按住alt+鼠标点击拖动,拖动过程中再按下shift,到合适位置后放开,就可以横向或者纵向复制网格。本教程中制作6个图标,因此将网格拖到了图中相应的另外5个相应位置。将所有网格选中,再次ctrl+g编组,随后锁定。
2.9.6 我们绘制参考网格的意义,就是为图标的制作提供尺寸上的限制和参考,图中的红色方框是最醒目也是最标准的参考,即图标应当被限定在这个大小中。圆角矩形则是不少app的标准外框。与而根据不同图标的视觉效果不同,可以适当将图标大小扩展至外侧大矩形或者内侧小矩形。长方形以及十字交叉线就为我们在网格内制图提供了参考,更容易校准。而根据这一一套较为标准的参考网格,我们进行接下来的图标绘制。
3.1 绘制墙体:
3.1.1 用【矩形工具】绘制一个长宽为35px和105px的长方形参数和位置如下:
3.1.2 用【直接选择工具】选中长方形的右上顶点,用鼠标拖拽并按住shift,或者使用键盘方向键移动(方向键移动时按下shift可以大幅移动),绘制出最底层的梯形。
3.1.3 按住alt拖拽梯形,拖拽过程中按下shift来实现垂直拖拽,将第2个梯形拖到第1个梯形的上方。这次用【直接选择工具】选中梯形的右侧2个顶点,向左移动至稍左位置,基准是第2个梯形的下边要短与第1个梯形的上边。
3.1.4 复制出第3个梯形,但这一次我们用【选择工具】选中梯形,整体缩小,并移动到第2个梯形上方,同样的方法制作出第4个梯形。
3.1.5 随后用【圆角矩形】工具拉出边角为1.5px的形状作为每一层之间的分割,可以换一个颜色和墙体做出区分。
3.2 门洞制作:
3.2.1 使用【矩形工具】绘制一个长宽为10px和12px的长方形。
3.2.2 以长方形上边中线为中心,使用【椭圆工具】按住alt+shift绘制出大小为10px的正圆。
3.2.3 选中圆和长方形,选择【路径查找器】中的【联集】,将两个图形组合在一起制作出门洞。
3.2.4 按住alt拖动组合形状,移动至右侧。
3.2.5 选中复制出来的门洞,按住ctrl+d,连续复制出多个门洞。
3.2.6 最上层我们用【圆角矩形】工具做出边角为1px的两个小图形,大小为4px和7.5px,可以根据墙体位置进行微调,并用同样方法进行复制。
3.2.7 选中各部分按照如下的结构进行分组,分别为【分割】,【墙体】、【门洞】,注意图层顺序为【门洞】-【分割】-【墙体】,其中【门洞】放在最上层,它会在后续的步骤中被放到下层去,而【分割】需要永远在【墙体】之上。
3.3 门洞挖空:
3.3.1 重中之重,先选中【门洞】编组,ctrl+c复制一份,后续我们会粘贴回来。选中【墙体】组和【门洞】组,使用【形状生成器工具】按住alt键减去门洞的部分。
3.3.2 挖好之后你看到的图形会是这样的镂空形状。
3.3.3 随后shift+ctrl+v将一开始复制好的【门洞】图层复制到原来位置,置于【墙体】图层之下。
3.3.4 适当的向左或向右移动,就可以创造出与门洞相同形状的留白部分。(或许有小伙伴掌握了【路径查找器】里的【减去顶层】,这个功能也非常方便,但是考虑到墙体中的梯形存在图层的上下关系,全体减去顶层就会出现错误,因此如果要使用减去顶层就只能逐层操作,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3.3.5 双击【门洞】图层,进入隔离模式,我们可以单独选中最顶层的两个小门洞进行距离上的调整,因为整体的移动距离是一致的,留白的面积可能会出现相较于小图形过大的情况,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单独调整。
3.4 制作右半部分:
3.4.1 右半部分我们仅制作两层,可以按照与左半部分相同的参数拉出长方形和分割处的圆角矩形,同样的,将【分割】组置于【墙体】组的上部。
3.4.2 同样完成右侧门洞的制作和挖空后,我们将右半部分的图层置于左半部分之下,斗兽场的结构就做好了。
3.5 墙体颜色光影划分:
3.5.1 按照如下参数设置描边,端点和边角也是为了方便观察贴合程度。双击【墙体】图层进入隔离模式,我们用【钢笔工具】在每一层墙体上画出分割线,钢笔形状的端点必须在墙体形状的边上,不然分割的时候会有空隙。点击确立钢笔路径的起点,画到结束点后按下enter即可完成绘制,随后可以用【直接选择工具】选中锚点上的遥感进行调节。
3.5.2 选中墙体和钢笔路径,点击【路径查找器】中的【分割】,我们一层的墙体就会被分割为几个部分,同时自成一个编组。
3.5.3 右键分割后的墙体,选择取消编组。
3.5.4 选中最左方的色块,点击【渐变】中的颜色条添加渐变。
3.5.5 由于要塑造出明暗和光影关系,所以单个渐变的颜色可以由亮到暗,由浅入深,而整体的几组渐变更是要从左到右,不断加深来做出区分,这样的色块拼接就能创造出比较独特的光影和颜色效果。这里的原则是。浅色区域的暗部千万不要暗过深色区域的亮部,不然关系会十分混乱。如下给出各部分的配色参考,亮橙部分:
3.5.6 深橙部分:
3.5.7 亮红部分:
3.5.8 深红部分:
3.5.9 这里希望大家注意关于延伸色块的概念,比如图中箭头所指的两部分,虽然被门洞分割了开来,但是在用钢笔路径划分区域的时候它都是被归于最左边的亮橙色的,因此应当应用同样的颜色,这些部分全部可以用【吸管工具】对已经调好的颜色进行吸取。
3.5.10 运用【钢笔工具】将上面的几层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割,随后对应颜色的块面用【吸管工具】吸附已经上完色的部分即可。
3.6 分割区域上色:
3.6.1 分割区域配色参考如下,其余的横条也用一样的颜色。
3.6.2 单独选中第二层的分割,点击上部属性栏里的【重新着色图稿】。
3.6.3 点击【编辑】,点选【链接协调颜色】来实现整体渐变的调整,点选【图稿重新着色】来进行预览,然后调色区域我们用HSB模式进行调整。
3.6.4 我们将第二层分割的饱和度,即S维度适当加大4左右,整体就会相比上一层更深更暗一些,同理操作下面各层的每一条分割部分,来实现从上到下逐渐加深的效果。
3.6.5 右半部分的配色参考如下,也要使用【重新着色图稿】调整明暗关系。
3.7 门洞上色:
3.7.1 选中【门洞】图层进行统一上色,参数如下
3.7.2 右半部分门洞参数如下,颜色相较于左侧门洞会更深。
3.8 斗兽场的上色就完成了。后续可以利用【重新着色图稿】功能对颜色进行调整,上色的宗旨是红橙这类的颜色饱和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太刺眼。同时暗部的颜色不能够太脏,就是在调整饱和度和明度的时候不要往原本明亮纯净的颜色中加入过多的灰色褐色,让颜色变得太浑浊。
4.1 顶部穹顶绘制:
4.1.1 穹顶要做到用钢笔完美的勾出整个形状还是有难度的,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尝试,沿着中心线,使用【钢笔工具】确立起点,每绘制一个点都进行拖拽拖出摇杆,这样才能够绘制出能够调节的曲线。画质与起点竖直对齐的下方后(智能参考线会有对齐提示),最后一个点不进行拖拽直接与起点头尾相接,可以做出最后一段的直线。
4.1.2 用【直接选择工具】选中底部左侧的锚点,鼠标移至影响右侧路径的那个摇杆,按下alt+鼠标点击来进行单侧摇杆的拖拽,拖拽过程中按下shift就可以比较简单的实现将摇杆对齐至水平。
4.1.3 选中图形,右键-【变换】-【镜像】。
4.1.4 选中【垂直】,并点击【复制】制作出图形的镜像面。并把图形拖拽至右侧,拖拽过程中可以按住shift进行水平拖拽。
4.1.5 选中两个图形,点击【路径查找器】-【联集】,合并图形。
4.1.6 注意两个图形间不要留有间距,否则无法结合为一个完整的图形。
4.2 顶部细节制作:
4.2.1 顶部以及两侧的装饰形状可以通过不同图形的拼接来完成。例如顶部的尖角可以用拉长后的三角形与两个圆形完成。为了观看方便,这里进行放大演示,给出的尺寸是放大后的尺寸,完成后进行缩小即可。选择【多边形工具】,绘制时按住shift做出垂直于地面的图形,当拖拽时按下【+】或者【-】就可以增加或减少多边形的边数。画出三角形后我们将参数设置为如下图所示,3.6px与80px。
4.2.2 用alt+shift以合适的位置(参考线等)为中心绘制出两个正圆,大小分别为11px和17px。
4.2.3 选中三角形与两个圆,然后使用【路径查找器】-【联集】进行组合。
4.3 两侧细节制作:
4.3.1 两侧的形状可以通过圆角矩形,长方形与三角形进行组合。首先绘制出38px与19px的矩形,这里的尺寸只是放大后的示范尺寸,但是不变的是宽应当是长的两倍,这样进行图形变化的时候会更方便。
4.3.2 用【直接选择工具】选中矩形的上部两角端点。
4.3.3 按住矩形的两个角的圆角调整圈,向内拉到底,就可以得到一个半圆。
4.3.4 我们再依照下图的参数绘制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4.3.5 随后单独对各部分进行比例上的调整,可以用【直接选择工具】单击半圆的上方曲线拖拽调整半圆的拱起程度,或者用【选择工具】进行缩放调整,直接拉拽则是单侧的长短变化,按住alt则是以中心点为基准两侧共同变化,可以依照参考令图形变得更修长一些。
4.3.6 最后使用【路径查找器】-【联集】进行组合,随后用【选择工具】进行整体大小的缩放来配合建筑物的尺寸。
4.4 剩下的色块划分以及门洞挖空,都是与之前相同的方法,泰姬陵稍有不同的是中部的宫殿是向内凹陷的,所以可以用【重新着色图稿】进行加深。
其余四个图案希望大家根据效果图发挥想象,过程并不会很复杂。
来源:https://uiiiuiii.com/illustrator/1212297681.html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