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木园-与人分享,
就是让自己快乐。

网站强制下载APP,从来如此便对吗?

工信部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回复网友的一句“我部将深入研究”的表态,近期被各大新闻平台发布,大有口口相传、可喜可贺之感。

不为别的,该网友反映的问题,戳中大多数人的痛点:“现在用手机浏览器浏览内容时,一些应用常常会弹出推荐APP的窗口……必须下载APP才能浏览全部评论……”

网站强制下载APP,从来如此便对吗?

此种情况,智能手机用户大概都遇到过。

消息一出,各评论区最大的声音莫过于:“终于!”

其中有网友大胆提议,不如某新闻客户端转载该快讯,并且在浏览器显示打开APP才能全文观看。

如今的手机用户,在移动端浏览器里做简单的搜索——尤其是在不需要点击到任何页面的情况下——勉强能用。

如若想在浏览器里泡一会儿,这儿看看那儿逛逛,几乎不可能,体验感极差,三步两回头、断断续续前进困难。

而这种情况已经不知不觉持续多年。

有句话鲁迅确实说过:向来如此,便对吗?

从去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用户有如打开了任督二脉,突然对很多过往“见怪不怪”的现象反思起来。

前有APP开屏广告整治、平台互联互通,在不远的将来,浏览器内强制下载APP会是下一个被改变的状况吗?

01

经字母榜测试,当在苹果手机自带的Safari浏览器,使用百度搜索“如何看待工信部回应强制下载APP”后,点击搜索结果,发现点击进入的页面中有多个都存在引导甚至强制下载APP的情况。

比如在其中一个页面中,顶部显示“百度APP”横幅并有“APP内阅读”的按钮;

同时,浏览器内会自动弹窗,询问是否跳转百度APP(且有“推荐”字样);

就算此时选择了“继续在Safiri中阅读”,下拉页面,新闻内容非全文显示,而是在底部显示“打开百度APP阅读全文”的按钮。

此时,如果想浏览全文,必须点击这个按钮,然后跳转到苹果应用商店。

但其实如果不下载百度APP,打开后台重新回到浏览器,会发现全文已经显示,可以继续浏览。

经测试,打开百度搜索的前几页结果,其内容页面几乎均有APP下载提示。

其中如百度APP此等“努力”的还有新浪网,其他如网易新闻、雪球等,可以阅读全文,但在页面上下都有明显的引导下载按钮。

此外,还有一些平台是对移动网页端做功能阉割,如可以浏览内容,但需要下载APP才可以评论互动。

这种做法的另一种形式是,给APP一些“专属”内容或功能,如腾讯网的移动网页端采取的是这种引导方式。

网站强制下载APP,从来如此便对吗?

在浏览器打开腾讯网的某新闻链接,下拉底部信息流中的大多数内容均为“APP专享”

经过安卓手机、苹果手机以及多种浏览器的测试,该情况与浏览器本身无关,属于各平台网页设计时的选择。

此番测试,主要还是集中在新闻内容平台,其实该现象已经无边无界。

一个能确定的事实是,如今在手机浏览器中,已难长时间沉浸使用。

大部分平台将移动网页端当作一个引子,如果用户不落在自家的APP中,似乎意义大损,甚至没有意义。

移动网页端沦为一张张牌匾、一页页目录,是在搜索引擎下获客的入口。

浏览器是大厅,APP是自家小店,关起门来好说话。

有的只是在你浏览时,时时刻刻摆个“下载APP”的按钮引导你点击;

有的是不下载APP只能用一部分功能,有的则是在浏览器里一篇文章都看不完、视频也无法播放。

连“用完即走”都达不到,还没用呢,用户就被直接拖走。

一些属于好言劝说,一些让你难受,还有一些直接按头。“强制”二字是关键,而其定义尚待讨论。

02

如果说今日头条、小红书等较年轻的平台,因其一出现就以APP的身段,尚且好接受。

那各新闻网站、百度贴吧、知乎等经历过移动网页端发展的平台,对移动网页端的功能阉割、对浏览器体验的彻底抛弃,则令用户格外难以忍受。

把时间拨回到2017年,有天涯论坛网友发帖称,一夜之间发现无法在浏览器里愉快地刷贴吧了。

网站强制下载APP,从来如此便对吗?

“能不能不要这样对待非APP用户?”这句质问,五年后的今天看来相当陌生——居然手机用户还有“非APP用户”?

但实际上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浏览器曾一度是手机互联网的未来,手机浏览器也曾有辉煌的时光。

2004年UC优视推出浏览器,彼时手机正在向智能系统转变,2G网络刚刚开始让用户在手机上摸到互联网。

但一兆百元,流量金贵,手机自带浏览器上网又慢又费流量,能压缩流量、占内存小且性能强的第三方浏览器得到青睐。

一直到2009年,3G牌照发放,三大网络运营商降低资费,手机浏览器的竞争愈发激烈。

腾讯QQ、百度、谷歌等厂商进入手机浏览器领域。

2010年手机浏览器突破WEB网站手机适配技术,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获得和PC端相同的内容与浏览体验。

手机浏览器竞争进入下半场——从短平快的冲浪工具,向大而全转变。

彼时手机浏览器大有一展宏图之势,浏览器被视为是重要的流量入口,甚至有“手机浏览器会成为手机操作系统的替代”的观点盛行。

闭上眼睛,你可能就能想起十年前,自己在UC浏览器、Opera欧朋浏览器、QQ浏览器、百度浏览器、Chrome浏览器等一众第三方浏览器中不断尝鲜的那段日子。

2011年的UQ大战——UC浏览器与QQ浏览器——就是这场战争的高潮。

彼时UC发布的一封公告,抨击腾讯向UC的大量合作伙伴发布“虚假数据报告”,甚至称此举是要“置UC于死地”。

热闹之下,APP的发展也在挤压手机浏览器,使其角色越来越尴尬。

两大浏览器口水仗最酣之时,也是手机浏览器角色变化的前奏。

2012年,搜狗的王小川就曾说,要看淡手机浏览器,并认为手机中的应用以客户端为主。

在2013年百度世界大会上,“轻应用”的形态被提出,其实这就是百度、阿里等大厂眼中取代移动APP的可能性。

2015年,谷歌推出的功能Google App Streaming,也意图打破APP的墙,让用户可以在浏览器内一键浏览APP内的内容。

提出“取代应用”实际上正是对应用之威胁的一种印证,在同年百度发布的《2013年Q1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数据已经显示出了手机浏览器在被边缘化。

报告显示,网购、影音、搜索、地图等应用时长都有两位数的增长,但浏览器仅仅增长了2%。

而浏览器的人均日启动次数也在下降,而那一年的第三方APP用户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微信,微博次之。

03

在移动端,浏览器没能形成如PC端般的地位,垂直APP以及以微信为代表的超级APP都在从浏览器那里分流,其渐渐蜕变为APP中的一份子。

用户规模依旧不可小觑,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82亿。

2021年3月,中国手机浏览器设备数量排名第一的是QQ浏览器,设备数量为5.23亿。

2019年,手机浏览器搜索查找、资讯浏览等功能在用户中的渗透率超过90%,超过八成的用户使用过短视频、小说、小游戏等附加功能。

手机浏览器的角色变化,从其在应用商店的宣传语也可以窥见一二。

2月22日,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搜索“浏览器”,从上至下APP及其宣传语分别为:

  • UC浏览器,小说短视频抢先看;
  • QQ浏览器,搜索新闻小说文件;
  • 夸克,新生代智能搜索(视频5倍速,网盘扫描小说资料);
  • 百度,新闻头条热门智能搜索。

网站强制下载APP,从来如此便对吗?

搜索依旧是手机浏览器的最基础使命,但是相比于十年前的一站式服务。

如今在浏览器环境中以需求匹配到内容,内容提供方不再愿意让顾客停留多一分钟在浏览器中。

自从2019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MAU(月活跃用户)接近11亿,人口红利见顶,用户时长就成为APP的争夺目标。

从浏览器将用户精准分配到平台后,它的作用就发挥完毕,剩下的就是各家APP撸起袖子精神抖擞地等着你。

可惜,手机浏览器的角色变化,与用户对手机浏览器的认知,就此发生了错位。

尤其是在PC浏览器依旧是核心入口的当下,人们对于浏览器的认知(或说期待),依旧不可避免地是停留在上一个十年:平行于APP的一种存在。

即便是体验稍差一些,也应当是可以完全替代独立应用使用服务才对,这才符合用户长久以来积累的使用习惯。

如今的情况却是,我要用浏览器浏览内容之时,却不断让我去安装独立应用,这不仅有悖习惯,也令人困惑,说到底,是选择权的被剥夺。

而选择权的被剥夺,正是近两年来,互联网用户们反思的焦点。

不管是开屏广告、平台之间的相互屏蔽,还是音乐软件的独立版权,对于用户,说到底都是一种不由分说地“安排”。

如果浏览器内强制下载APP,真的能成为下一个被反思的“习以为常”,甚至被改变。

对于用户来说,将是浏览器本真的回归,而对于手机浏览器来说,兴许也能成为又一个机遇。

参考资料:

1、搜狐传媒:《[2013年Q1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手机浏览器没落》

2、21世纪网:《UQ大战互不退让 手机浏览器市场烽火重燃》

3、36氪:《能手机和微信时代,对Web与手机浏览器的再思考》

4、艾媒咨询:《2019- 2020 年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监测报告》

5、极客公园:《在Google看来,所有的 App 以后都会变成浏览器》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来源:http://www.woshipm.com/pd/5340736.html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木园 » 网站强制下载APP,从来如此便对吗?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