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中,产品经理的晋升之路如同深山中的景色,云雾迷蒙。
作为赏山之景,自然是别有一番朦胧的妖娆、虚无的美丽、梦幻如烟的心旷神怡之感,可若是作为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事业之目标,不免让其中之人有一种“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感。
传统企业中,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大部分并不独立,或被归为业务人员,或被归为开发人员。因为很多情况下,它的人数太少了,少到几千人的大部门中,真正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只有个位数。
这个个位数,足以让决策者有一万个理由不单独设置产品经理岗位,而通过一个小小的“备注”来说明产品经理的身份。
常人说,人多的道路太拥挤,人少的道路很宽阔,可这是有前提的,它的前提是道路的宽度是相同的。可事实却是,在传统企业中,像产品经理这样小众的岗位,它的晋升之路的宽度是零,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晋升之路,也可以理解成与业务人员或者开发人员共用晋升之路。
与其他岗位共用晋升之路?令人难以置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本就不同,却要接受近乎相同的成果评定标准,不禁让人怀疑其公平性。在这条共用的晋升之路上,产品经理面临着“两易两难”的情形。
01
易,是敢为天下先。
互联网产品经理选择进入传统企业,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离开体系与机制完善的互联网公司,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领域、文化和氛围都很不相同的新企业,需要很大的魄力。
这个选择,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产品经理的部分核心专业内容(比如很少会有机会再接触到用户调研、用户访谈等一系列与用户研究有关的工作内容);这个选择,意味着需要零基础学习另外一个专业,一切都要从零重新开始;这个选择,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需要被指导、被教育,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敢于迈出这一步,自然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豪气与实力。
互联网产品经理进入传统企业后,会发现传统企业在产品领域存在一些能力上的空白,这当然也是传统企业引入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原因。产品经理可以凭借自身能力,快速在这些空白领域打开工作局面,成为公司内产品方面的专家人员和业务骨干。
常见的空白之一是:传统企业大多没有设计规范,也不懂互联网产品设计原则。
产品经理可以将互联网公司成熟的产品设计原则与设计规范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引入传统企业,并在各研发部门宣传、推广、普及、布道,帮助他们在产品上有效提升用户体验,这当然是传统企业的领导们所希望与渴求的。
传统企业的领导大多对产品设计相关知识没有多少概念。他们大多只是偶尔了解其中的几个点,并不成体系。公司内实践的也很少,产品设计上不合理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一眼扫过去,五六个问题都能浮在你眼前。
公司内现有的研发人员又不知道该如何改进,且很多情况下设计的好与不好,说不清也道不明,完全凭个人感觉。当然更是没有人能从理论的高度给出具有建设性且完备成体系的指导意见。
自然,倘若产品经理能在这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虽然产品经理对设计领域也不专业,但天天与设计师打交道掌握的那些知识也足够用了),树立起自己的专业形象,这些产品经理信手拈来的技能就能引起领导对你的注意,成为众人瞩目的专业人才。
常见的空白之二是:传统企业大多使用Word文档来表达需求,不会以产品原型形式呈现。
作为天天与产品原型打交道的产品经理,可以毫不费力地在这个方面展现自己的优势。产品经理可以向领导们提出建议,说明采用产品原型来表达需求的好处与优势,分析采用合适的产品方面的工具来提高产品研发效率的具体做法与产生的重要意义。
相信给领导们看一眼产品原型是个什么样的东东,领导们自然就会被它所吸引。特别是对于互联网产品研发不那么专业的传统企业来说,产品原型的意义更为重要。作为产品原型的引入者、推广者、培训与指导的老师,你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当然,你的领导们也会为你的这一创举而无比自豪。
常见的空白之三是:传统企业大多不知道该如何运营产品、运营用户。
在传统企业中,产品研发并不是最困扰领导们的事情,运营才是。传统企业转型困顿的背后,是看不懂的互联网运营。即使传统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补上了互联网思维和产品领域知识,但常常觉得该花的钱也花了、该开发的产品也开发了、该包装的业务也包装了,该做的宣传也做了,可依然没有效果。其中“互联网运营”是传统企业最为缺失的一环。
产品经理可运用互联网运营“拉新-留存-促活-转化”这一套打法,为传统企业的产品运营与用户运营出谋划策。同时,产品经理可辅助向领导们介绍常见的运营功能职责及其意义,如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流量运营等,让领导们对运营有个整体性的概念。
产品经理通过提出自己的运营思路,实现帮助传统企业建立自己的运营团队和运营机制,并最终为业务增长带来显著的效果,这当然会让领导们对你刮目相看。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空白以外,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产品经理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进行挖掘,如利用用户思维提出产品上的重大改进点、利用产品思维提出与业务结合的创新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出与其他企业业务上的合作点等。
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情景,也会存在不同的空白地带。产品经理可以仔细观察与分析,将之与互联网公司对比,将好的、适合的经验与方法在传统企业中加以引入和传播,促进传统企业提高互联网产品研发质量、效率与产品运营能力。
这些在互联网公司司空见惯的方法,在传统企业中却会被视为一个个敢为天下先的创举。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的是,传统企业对于产品领域相关的岗位,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分工那么细,所以传统企业对于产品经理的要求更高,设计、产品、运营等方面都可能会涉及,这就需要产品经理是一个跨专业的多面手。
02
易,是物以稀为贵。
自古有“物以稀为贵”之说,人才也不例外。可产品经理在传统企业中的这个“物以稀为贵”,贵的却不一定是报酬上(互联网公司的工资一般情况下比传统企业要高,而且一般情况下还高不少),而是贵在了话语权上。
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一抓一大把。与你竞争的,比比皆是。想要博出位,非得有点异于常人之处不可。要么是赶上了好时机(比如加入公司早、赶上新业务、做的业务突然成为风口等)、要么是有高人指点(领导器重、公司外好友等)、要么是个人能力超群(更敏感、更善于洞察、更强的组织能力、更善于展现自己等)。
在传统企业里,产品经理仔细品味就会感觉到:与你竞争的,可能只有你自己。人少,有坏处的同时,也有这一点好处。在你的领域,你有充分的话语权。
与你的领域相关的,都会向你寻求建议。你会被视为这个领域内的专家,自然与之相关的内容大概率都会向你寻求建议,各种各样的问题纷至沓来,寻求你的专业解答。
这其中,很多问题与产品经理的直觉不符,超出产品经理的意料,需要产品经理灵活应变。
互联网公司一些本不能称其为问题的问题,在传统企业这里也可能会被郑重其事地提出,本来你只准备简单解释几句,却发现对方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引申,使得你需要把来龙去脉一一讲解清楚,最终你可能回答了十几个问题。
互联网公司里一些难以回答、背后需要好几千字解释的问题,在传统企业这里可能却变得十分简单,本来你快速整理思路准备好了好几大段,准备开始从头论述一番,对方却在听了开头几句后就非常兴奋地表示知道了然后跑开了。
互联网公司一些普遍性的事情和做法,在传统企业这里可能却变得非常不同,引起大家的不解和好奇,继而提出一些你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有时会问的你目瞪口呆,需要你从源头梳理出为什么要这样做,给出个所以然来。
当然,你也得自身能力过硬,给出的回答恰当合理、有事实、有依据,让不太了解的人听了之后也能理解和认同,不会出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情形。
还真别说,被传统企业的同事们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轰炸一番之后,挖出了你在互联网公司不会触碰到的一些知识死角,能促进你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在他们各种“所以然”的督促之下,你的理论水平也很可能会提高一个台阶。
与你的领域相关的,你的意见会被充分尊重。
在互联网公司,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表达、自由表达、平等表达,这也是互联网的精神之一。
但互联网公司从来都不缺意见和建议,缺的是充分考虑这些意见和建设的时间。互联网公司的脚步太快了,讨论问题有时像辩论,对方抛出来一个质疑点而恰巧你被卡壳没能有效回击,很有可能你的观点就此被忽略掉而被埋没。
在传统企业,你的意见会得到充分的尊重。你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表达、解释,也有充分的机会进一步补充、完善。
同时,作为可能唯一的专业人员,你的意见会被重点考虑,并给予积极反馈。当然,作为意见的输出者,我们要秉持专业态度、审慎思考、谨慎而又全面、客观地进行回答,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建议和可靠的依据。
你的工作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标准。作为空白领域的填补者,你的工作输出,大部分情况下会成为公司内的最高水平,也会成为公司内的事实标准。
你可能常常会听到“做成像XXX那样就行”、“让XXX帮你把把关”、“这个事情让XXX来负责”、“这方面找XXX就对了”等类似的话语,这意味着你的输出成为了其他人参考的对象,成为了标准。
当然,这前提是,之前你的输出已经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展现出了你的专业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行家。
物以稀为贵,但我们不可滥用这个“贵的话语权”,而是应该充分借助这一点,逐渐建立与领导、周围同事的信任。用你的专业实实在在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互联网产品研发运营能力,为业务的发展带来有效助力。被视为专家,那么专家应该有专家本来的样子。
说完了两个“易”,现在来看看两个“难”。
03
难,是配角无光环。
互联网产品经理进入传统企业后,填补了传统企业的多项空白,可是填补再多的空白,也改变不了“主角光环不再,沦为配角”的事实。产品经理填补的空白也只是为业务人员、为开发人员保驾护航、添砖加瓦,为他人做嫁衣。
这背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商业模式的不同,传统企业并不为互联网产品作为盈利的来源。表象的原因在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并不独立,所做的很多有价值的工作变成了配合性的、隐性的工作,并进一步导致其工作成果中的很多重要部分被归为了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只剩下很少一部分留在了自己身上。
配角无光环,一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重要事项的参与度上。
不同于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是产品/功能模块的主要负责人,在传统企业中产品经理常常被分配的是配合性工作、服务性工作。在重要事项上,产品经理几乎不会成为事项的牵头人、负责人,但却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排了一系列辅助性的工作。
召开有领导参与的重要会议时,产品经理也常常不在被邀请之列;讨论重要问题与解决思路时,产品经理也很少会有机会参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大部分情况下,产品经理可能会是在其他人已经做出决策的情况下被通知、被动地配合执行。
在互联网公司,新创意、新想法产生以后,首先的沟通对象是产品经理。但在传统企业中,基于习惯或者是基于资源掌控权的考虑,首先沟通的对象却是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常常是最后知情的那个角色。
在一切都已决定的情况下,即使产品经理发现某些不合理之处或者有更好的想法,也基本为时已晚、无力再去改变局面。
当然,有一种情况产品经理会被首先想到、提起,那就是产品设计方面的需求,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理解和真正认识到:产品经理的价值并不在此。
习惯了互联网公司中公司战略、产品规划、头脑风暴、议题讨论等工作内容,产品经理在传统企业中突然失去了参与感,会让产品经理倍感不适。这种与重要事项的脱离,会让产品经理感觉失去了价值。
配角无光环,二是体现在常常“被遗忘”。
主角,如同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令人瞩目、仰望。配角的命运,是常常被遗忘。产品经理在传统企业中所经历的各种花式“被遗忘”,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产品经理在传统企业中,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发邮件通知某重要事项时,会忘记抄送你;
临时开团队会议时,忘了叫你,你不在也没人看出来;
收集个人信息与资料时,忘了找你要,以至于你需要自己单独再去跑;
开周会、月会轮流发言时,每个人都说了你刚准备发言时,领导却以为大家都发过言了,正要准备宣布散会;
开会分配工作时,除了你把所有相关人都叫到了,直到提到与你相关的工作内容时才发现忘了叫你;
事情有变化时,忘了通知你,你还在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推进,直到你与他人交流得知变化或自己感觉不对劲儿时主动询问才得知;
有了成果开总结会时,与之相关的其他人都轮流被重重表扬一番,而你付出那么多却只被蜻蜓点水般提一下甚至完全不提、被直接忽略。类似的情况,很多很多……
若不是产品经理具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恐怕早就支撑不下去了。被遗忘,会让产品经理感觉失去了存在感。
配角无光环,三是体现在论功行赏时。
日常工作中的配角角色可能已经让产品经理感受到了一丝丝凉意,相比之下,论功行赏时的配角感受表现的更为明显。如年底各个奖项的评奖、团体奖荣誉和奖金分配等,都是会让产品经理们黯然神伤的时候。
业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岗位,都有专门设立的奖项。而产品经理因为岗位的人数少和不独立,并没有为产品经理设置任何奖项。
也就是说,你的工作再出色,也没有属于产品经理的奖项给你,而其他岗位的工作可能没有你出色,却也很有可能获得一些奖项。
个人奖项如此,那么团体奖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团体奖,是团队的成果、集体的荣誉。产品经理在团队中发挥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团队获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产品经理并不局限于分配给自己的既定工作内容,而是超越工作范围在整体的构思、落地、协调与推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然而,在荣誉与奖金的分配上,产品经理并不是被奖励的首要对象,甚至次要对象都排不上,收获常常少的可怜,甚至有些时候产品经理都不能挂名,颗粒无收,只能变成幕后英雄。
同样是辛辛苦苦忙碌一年,看着他人满满的收获,再想想自己的手中所得,产品经理很难没有失落之感。
在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本来是一个不会主动去争功的岗位,所有人努力的结果就是产品经理的成果,显而易见。在传统企业,随着游戏规则发生的变化,产品经理由主角变成了配角,因此也经历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但如同电影界评奖一样,配角也有影帝影后,也有黄金配角之说。在一部电视剧里,有时配角比主角还出彩。主角和配角,是相对的,在产品的世界里,产品经理永远是主角。
04
难,是后继有来人。
后继有来人,不是好事吗?但这里的后继有来人,指的并不是产品经理,而是与产品经理共用晋升通道的开发人员或业务人员。
同样的付出,后继来人的成果比产品经理积累的更快。
产品经理刚进入传统企业时,一般都是想着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如何做出更好的成绩,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想着干好了总不会被埋没,把成果积累的越厚越好,总会有晋升的机会。
但过了一两年,产品经理就会发现,之前与你配合的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都已获得了晋升,而你还停留在原地。
或许你以为,下一个可能就轮到你了,但环顾周围,在晋升的人去了新的工作岗位后,他原来手底下的二号人物又马上跟了上来,与你继续工作配合。
在产品经理不是主角的环境下,这些刚上来的新一代负责人又继续头戴主角光环形成一个又一个成果。领导记录成果的小账本上,他们的成果很快就赶上并超过了你。
是产品经理个人的能力问题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产品经理是配角,共同取得的成果更多的记录在了开发人员、业务人员的账本上,产品经理的账本上只有零星的几笔,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果。
后继来人的晋升通道畅通无阻,没有合适的晋升岗位却是产品经理面临的更大难题。
在传统企业中,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天花板非常之低,低到无法想象。
官方的说法当然是无上限,不做任何限制。而实际上,没有合适的晋升岗位也是徒劳与枉然。产品经理人数这么少,晋升管理岗位当然不合适。晋升业务人员或者开发人员的管理岗位,但因为专业不符,自然领导也不会放心同意。看起来只有走专业通道这一条路线。
但实际上,在很多传统企业中,虽说分管理通道和专业通道两条晋升路径,但常常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是可以互通的,也就是说,专业通道上的晋升实际上就是晋升到了管理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的专业晋升通道也会受阻。
民主投票,后继来人的背后是团队的支持,产品经理却是孤身一人。不少企业在开展晋升时会进行民主投票,目的是民意测评。其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投票时并不如管理者所预期的那样把票投给那些综合表现优秀、受人信任与支持的员工。
实际情况是,每个人的投票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这是投票行为最为根本性的一点。
对于开发人员或者业务人员来说,无论他们对于自己现在的负责人满不满意,他们都会投给他。且同时,无论他们认为与之一起工作的产品经理有多优秀,他们从理性上都不会投给他(可能感性上会投)。其根本原因在于:只有他们现在的负责人上去了,才能把这个位置腾出来,他们才有机会都向前走一步,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
而如果他们把票投给产品经理呢?产品经理的成功晋升,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他们的位置只会停留原地、保持不动。
开发人员、业务人员的民主投票背后有整个团队在支撑,而产品经理却常常是孤身一人,而无关乎实际的业绩与表现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民主投票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似乎是一道没有钥匙的门锁,产品经理的得票数为零都不足为奇。
后继有来人,一浪又一浪,似乎没有尽头。作为互联网公司备受瞩目的岗位,产品经理在传统企业中的这般处境让人不寒而栗。产品经理该如何向前走呢?既然无法阻挡他们,那就成为他们。成为一个既懂业务又懂产品的业务人员,是最好的出路。
小结
或许你也已经发现,传统企业对产品经理的考验与互联网公司有着显著的不同。
专业性的提升,或许不是产品经理当前最为需要考虑的主题,心态的调整、环境的观察与深入理解等是产品经理进入传统企业后面临的新考验。
面对晋升道路上的这“两易两难”,产品经理始终还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相信自己掌控未来的智慧、相信自己一如既往的辛勤耕耘,不关所处环境如何。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来源:http://www.woshipm.com/pmd/5342115.html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