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朋友圈里讨论最多的事情就是买菜!小区封控了,居民出不去,网上买菜难,这些是大家天天在讨论的话题。
当谣言和段子齐飞,我不禁陷入了恐慌,也和其他人一起加入了抢菜大军。看着家里的冰箱逐渐被塞满后,我这才开始冷静下来,正好想起了经典的库存补货模型。
在疫情下,显然原来的模型已经失效了,是时候重新思考库存补货模式了。今天就来梳理一下新模型的思路,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一、疫情下的库存补货模型
首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在疫情发生前是怎么买菜的。
一般来说,家庭的新鲜食品库存天数是比较低的,储存1至5天的食物就足够了。以上海为例,购买渠道非常多,除了传统线下的菜市场、商超,还有大量生鲜电商平台,配送时效一般都是在1至3小时之内,配送运力非常充足。
由于上海整个市场非常大,商家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而需求是相对稳定的,总体处于供应略大于需求的状态。
因为配送到货时间比较短,所以家庭购买的订单前置时间也很短,安全库存设置得也很低,即便是发现家里冰箱没菜了,立即下单也不会耽误做饭。
即便库存已经击穿至安全库存线之下,我们也不会焦虑,随时补货随时到,不存在配送延误的情况。
补货的间隔天数在2至4天左右,一些家庭拥有大容量的冰箱,间隔天数甚至可以更长。
从库存控制角度看,这种场景下的库存水平是很健康的,能够最小化库存,减少持有和废弃成本。这种模型有一个前提,就是生鲜食品的供应和配送运力都非常充足。
看过了之前的模式,现在我们要来重新审视模型,因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囤积安全库存变得非常重要。
目前疫情管控措施有多种,比如有“2+12”或是“7+7”,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可能的居家隔离天数的最大值来备库存(囤菜)。这些库存可以分为安全库存(Safetystock)和预期库存(Anticipation stock)。
安全库存是用于应对供应的不确定性,比如爆单情况下的缺菜,预期库存是用于对付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居家隔离。两者之间的界限未必是很清晰的,也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安全库存。
当配送运力吃紧时,延误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随着延误时间的增加,补货的提前期也加长了,意味着库存还没有到安全水平时,就会触发下一轮的采购。
由于安全和预期库存的总量可以达到14天的消耗量,采购储备食品的数量是过去的2至3倍,甚至更高。
我有个朋友,三口之家仅是大白菜就囤积了六棵,这在疫情发生之前是难以想象的,但现在就不会觉得很离谱。
如果所有的商品都按照这种水平来储备库存,那么他家总体的库存量是相当惊人的。家庭采购的间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基本每一两天就要补货一次。
大量且频繁地在线上购物,对于所有的电商超市都是严峻的挑战。首先是供应的挑战,现在平均采购量是过去的2倍以上,补货的速度能不能赶得上购买的速度呢?
下一个挑战是仓库和配送的人力资源,每天都可能有员工不能到岗,严重影响了拣货效率和配送时效。
封控小区居民不能出去,完全依赖于网购送货。除了新鲜食品外,家庭还在购买大量的生活物资,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常温奶、零食饮料方便面、咖啡、饮料啤酒等等。
由于电商平台也提供以上物资,所以拣货和配送的任务又加重了,进一步影响了订单交付准时率。
随着封控小区数量和户数的增加,配送时间毫无疑问地延长了。我缺少具体的数字,仅能凭借直觉,大致模拟一下。
电商平台配送运力和封控小区数量是反比的关系,在没有疫情的时候,运力是接近100%的。
当封控出现后,运力开始吃紧,因为该地区居民开始集中线上采购,加快消耗运力。考虑到部分的配送人员也可能被封在了居住地,加速了运力下滑的趋势。
配送时间和该地区封控情况呈正比关系,暂且用线性函数表示。这两条线会在某处相交,这里就是订单交付可靠度的关键点。
在它的左侧,电商配送时间还是有保障的,超出了这个点以后,等待时间就会增加,我们就要做好应急准备了。
二、如何解决买菜的难题?
根据安全度的高低,我们可以制定三种不同的买菜补货策略,从容应对各种情况。
1. 安全度高
如果您所居住的小区还没有被封控,建议先大量储备可以长期存放的食品和其他生活类物资。
如果电商配送时效依然可靠,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建议大家还是通过线上购物,减少外出活动。
在供应资源和配送运力充沛的区域,可以使用高频率的补货方式,让家里的库存始终保持在安全库存水平之上,这种购买模式应该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在网上买菜。
通过每天或是每两天一次的补货,随时了解所在地区的配送运力和供应保障情况。如果发现了库存不足或是配送预约困难,说明该地区可能出现了更多的异常,需要引起注意。
2. 安全度中等
此时我们就要加入抢菜大军的行列了,每天根据各大平台的库存和配送状态,随时调整浏览下单的顺序。
每天清晨就要关注一下盒马、叮咚、每日优鲜这类的生鲜电商。此外,我们还要多拓展一些其他的渠道,比如多多买菜、美团买菜这类社区团购式服务。
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小平台,比如上海虹口区有一个三角地市场,能够为区内的居民提供保障菜套餐,分别有50元、80元和100元三种供选择。
由于是当地菜市场提供的服务,在品类选择和订单管理方面灵活性较差,不能提供类似于生鲜电商平台的定制化服务。这种团购式平台的特点是价格比较实惠,服务有一定的保障。
一些做B2B蔬菜生意的批发商也开始转为做B2C生意,因为他们原来的客户——餐馆,可能因为疫情原因暂时歇业了。
但是这类的批发商出货量较大,不擅长于做C端的业务,这时候就要依靠各个小区里的“团长”来组织居民买菜。
批发商可能连小程序都没有,只能依靠微信群里“接龙”方式来汇总购物订单,拣货配菜,效率更低。为了提升总体效率,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如同三角地菜市场,只提供少量套餐供选择,这样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及时拿到菜。
3. 安全度低
到了这个阶段就需要使出各种本领,依靠人脉关系搞到菜了。如果您有亲戚朋友能自由活动,可以请他们送些菜来应应急。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有些邻居能够买到一些菜,可以向他们打听购买的渠道。如果您买的菜比较多,自己可能吃不完,这时候就要主动分享给需要菜的邻居们。
与其变质了丢弃,不如提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对吗?中国人都是很热情的,也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家互帮互助,才能够共渡难关。
以上简单地为大家总结了疫情期间的买菜补货模型和采购策略,仓促落笔,有许多思考得不够周详之处,还望读者多多指正。
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让天下没有难买的菜!战“疫”必胜,中国加油!
来源:http://www.woshipm.com/pd/5376084.html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