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无论是运营商业停车场的智慧停车公司,还是城市级停车项目的智慧停车公司,都具备“数字原生企业”的特征。在数字技术上,停车公司都具备一个数字化平台—“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在项目启动初期,车主在停车过程中的线上缴费行为,使得停车公司具有快速聚集线上流量的优势。
但是,全国大部分智慧停车公司的线上流量,都难以有效的增值变现。各地停车公司的公众号、小程序、APP,也只能沦为互联网保险、电商等其他异业广告投放获客的渠道,成为短期“割韭菜渠道”。即使有线上商城,收入也是微乎其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坐拥百万千万流量,为什么处于如此窘境,如何破解呢?这是困惑很多停车公司的问题。
二、分析
智慧停车行业随着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的运营模式每年都在不断升级迭代。全国很多的停车公司,是停车设备或系统厂家转型,或者是当地国企组建的新公司,在“流量分布、消费场景、团队能力、成熟模式”四个方面,存在暂时的滞后和短板,导致不具备线上流量的运营和营销能力。
1. 流量分布的密度和规模问题
智慧停车服务的根本属性,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本地化生活服务。区域化的流量密度、流量规模,是增值变现的前提。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在流量密度上,要“高比例”覆盖当地的目标客群,这样才有精准触达客户的可能。在流量规模上,要集中“大规模”流量,这样才具备流量转化的基础数量。不同变现业务所需的流量规模也有所不同,有的要百万级,有的要千万级。
(1)运营商业停车场的停车公司,流量分散且运营权受限
此类停车公司流量规模大,需要依靠和大量的停车场合作,导致难以在单个城市高比例覆盖车主。同时缺乏停车场的运营权,在用户数据的使用权上受到限制。
(2)运营城市级智慧停车的停车公司,流量规模小且省区覆盖难
此类停车公司虽然可以高比例覆盖单个城市的车主流量,但因为城市级项目都由当地政府招标,城市个体分散,难以形成全省范围或者大区域的规模覆盖。
2. 消费场景缺乏信任
车主缴纳停车费,产生的是支付场景流量。客流量特点是付完即走,停留时长极短。而且大部分停车公司给与车主的认知特征是“收取停车费”,车主流量对停车公司缺乏其他增值业务的消费信任。
3. 核心团队能力短板
很多城市的停车公司是传统服务型企业,缺乏互联网运营团队,缺乏线下和线上融合洞察和执行经验。核心管理团队偏线下和传统,一线基础岗位收费员年龄偏大,服务能力弱。
更甚至有的一二线城市的停车公司,对车主进行线上缴费的必备引导都缺乏方法,缴费率都不足70%,更不用说线上流量的增值变现。
4. 行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智慧停车行业,缺乏适用于各类流量规模智慧停车公司的后向增值商业模式。ETCP、捷顺等以商业停车场为主的头部停车公司,先后在2014年、2016年上线APP,探索后向增值模式,包括VIP权益、线上商城、本地车后服务等,他们的模式也仅适用于此类大型的全国停车公司。据了解,增值变现收益也不高。国内大部分的停车公司,都处于增值变现模式的构想或者尝试阶段。
如何高密度大区域覆盖车主流量?如何跳出支付场景,增加消费信任?如何找到适合停车公司能力的后向增值商业模式?这些问题,摆在全行业面前,亟待破解。
三、如何做——越过三道槛,建立新消费信任
2022年1月开始,我和国内多家头部停车公司、区域型停车公司、单个城市停车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做过后向增值的深度交流。发现,无论是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流量的停车公司,只要越过“三道槛”,就可能建立后向增值业务的消费信任,找到适合自己的流量变现模式,增加停车公司线上流量的增值业务收入。
1. 第一道槛:“场景转化”
让停车“支付场景”转化为“营销场景”。把支付场景流量,通过车牌绑定的操作,向公众号、小程序、APP等迁移。依靠线下推广、线上推广、异业联合推广等方式,综合发力,会有至少30%以上的迁移量。从而完成从线下到线上,从公域到私域的流量转化。
2. 第二道槛:“高互动”
进入公众号、小程序、APP等的流量,如果没有高互动性,也没有价值,甚至会逐渐静默。因此要整合停车优惠、加油、洗车、电影票等服务,进行单产品销售,或者和停车业务组合成“VIP权益礼包”进行销售。在此类模式方面,ETCP、捷停车的探索经验值得借鉴。ETCP在广度上,增加停车周边生态增值;捷停车在深度上,增加停车过程中的场景增值。
捷停车APP首页
3. 第三道槛:“生态合作”
要整合适合自己流量规模的合作方,包括流量广告主、车后服务平台、代驾业务、保险业务、中高端食品、影院等。无论哪种业务的合作方,都要首选头部品牌,这样可以提升停车平台的品牌影响力。
“任何商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的”。100万以下流量的停车公司,适合在当地深度合作本地生活商户平台、汽车后市场服务商。超过500万流量的停车公司,适合合作有持续投放的流量广告方。超过1000万流量的停车公司,适合建立自己可控的非停车类的核心增值业务。
四、行业预测
纵观全行业,目前国内停车运营公司有停车后向增值业务的比较少。城市级停车运营公司成功运营后向增值的更少。大家都仅仅是在公众号、小程序、APP等支付场景获得流量广告收益,或者接入一些本地生活平台,都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多年在智慧停车行业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行业会有以下重要趋势:
1. 三大主流增值模式
预计3年内,随着行业在数字化运营和营销的成熟度越来越高,有三类的线上流量增值业务模式将成为主流模式。其中他们的共性是:“VIP权益”是有效的营销方法,“线上商城”是必备的营销工具。
(1)“线上商城+VIP权益”模式
以电商业务为核心,整合车品商城、本地生活服务(加油、充电、洗车)、线上优惠券。大部分服务项目通过和其他平台进行整合。销售方法以“停车优惠券+其他产品”组合销售为主。类似现有的ETCP、捷停车、速停车模式。此模式缺乏和用户的深入互动,比较考验线上运营的策略和执行能力。
ETCP APP首页
(2)“线上商城+VIP权益+私域”模式
以私域营销为核心,进行精准流量广告,销售本地生活服务等。是第一种模式的营销升级。类似现有山东松立的“慧停车+”。此模式和流量的互动性强,但对私域营销能力、产品供应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缺乏高毛利的产品或服务,就很难大幅度增加增值收入。
慧停车+ APP首页
(3)“车位预订+VIP权益”模式
以车位预订为核心业务,聚焦机场、高铁、医院、商圈等停车难区域。类似“小强停车”。此模式对商务整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在停车流量集中区域获得停车位资源。
小强停车APP首页
2. 城市级停车的创新增值
据统计,从2020年至今,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数量正在以每年递增30%以上高速增长!城市级停车项目在流量密度、本地生活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可以实现静态交通、动态交通的智能化结合,未来可能会产生“杀手级”的后向增值应用。
3. 停车增值业务服务商
随着增值业务模型逐步清晰,也会产生面向智慧停车项目的后向增值业务服务商,来适配大中小型智慧停车公司的线上流量后向增值。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智慧停车行业具有天然的数字原生优势、流量增长优势,可以聚合百万甚至千万的车主线上流量。只是在目前的模式发展过程中,在“流量、场景、团队、模式”方面,存在暂时的滞后和短板。一旦实现流量的大规模转化、互动、生态合作,将建立新的消费信任,从而彻底突破流量增值变现的困境。
同时,行业宏观环境也迎来政策利好。从2022年1月开始,国家先后出台鼓励交通发展、汽车消费的政策。1月,国务院出台《“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发〔2021〕27号),提出加快智能技术深度推广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智慧停车发展等。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促进汽车消费,从多方面部署系列政策举措,政策实施预测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大约2000亿元。
因此,建立增值变现模式后,智慧停车行业作为智能交通产业的重要部分,将会进入下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增值爆发期。相信这一天将很快到来,我们将共同见证!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来源:https://www.woshipm.com/pd/5510962.html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