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从电商平台商品介绍,再到详细的设计思路,讲述了我自己设计满足B端平台需求的商品中心过程。
一、电商平台介绍
Platform在英文中的意思是平台(主体——主体)。
用科技链接不同的人、链接不同的组织、资源来完成交换,如微信平台。
重新分配,有了新型的中间人。例如,音乐行业的高管们过去主要依靠经纪人来寻找新的人才。现在,他们一样会在YouTube上寻找好的歌手,开发同学去Github寻找开发,去抖音上寻找视频博主一样。
市场聚合,将分散的市场聚合成为集中化的市场。例如,阿里巴巴为全世界的批发商打造了一个单一的平台。
将资产与价值分离。你不必购买一辆汽车来作为每天代步的工具,而可以随时叫一辆滴滴专车来送你上班。
平台天然能提供垄断与税收,也就是平台的各种服务费,不直接产生产品,但能获取最多的利润。
为了能够提高利润,降低成本,我们需要增加售卖渠道和产品种类,同时增加供应链的复用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如果能够将产品和供应链的成本转嫁到其他人身上那就更好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电商公司都逐渐发展成了平台(发展得好的话),而当前,我们公司也发展到了这一步,所以需要新的商品管理方式。
二、商品简介
在超市,他是有价格和表面有一系列说明的可购买的最小单位在电商平台,他是有价格有库存有规格参数及一系列说明的最小单位。
从商品的信息来推敲后台该如何设计,才能让后台设计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大致来说有以下商品信息有以下几部分:
我们设计商品中台,就是为了去更好地管理好这些商品信息。
三、一般平台型商品中心分析
一般来说,平台电商商品中心包括了以下几个子模块:
例如下方的商品后台示例:
上述的电商平台商品中心的路径大同小异,存在的交互路径可能有所不同,但底层的E-R结构和产品架构是比较类型的,都可以大致看做是以下结构。
发布商品大致的流程是:
这是一些电商平台商品中心的设计思路,这种设计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四、B端电商平台商品中心设计思路
1. 业务模式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B端产品交易平台的需求特点:
所以有以下的几点简单推论可以得到:
- 对平台:核心需求是通过多店铺的商品管理,加强平台的供应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仍能保障商品的参数正确性,并不是一个商品几百家商家;
- 对用户:商品信息严格准确,并尽量使商品有货可售-前台呈现模块;
- 对商家:维护商品的难度很低,不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核心是把货放在平台上卖,而不是考虑货长什么样,怎么更能吸引消费者(这是原厂产品性能考虑的东西)。
2. 商品术语定义
- ON:商品的完整参数信息,除商品的价格和库存等销售信息外的所有信息;
- 商品:最小的可售单元;
- 商家:平台上的服务商;
- 店铺:商家在平台上开的店铺,平台进行服务费管理、店铺管理的最小单位;
- 商品属性:商品的基础属性,表达商品信息的内容,主要用于展示;
- 售卖属性:用于售卖时计算使用,主要用于与订单相关的内容。
3. 商品中心模型
平台化场景:即多个商家销售多个商品时;自营店或其他店铺都可以新建商品,但新建的商品都公用一套平台审核通过后的商品的信息内容(但框架上保留自定义内容空间);保证平台商品参数的正确性,若商家认为商品参数有误,可以进行编辑并提交商品参数的审核,商家直接引用平台通过审核后的商品参数则不再需要审核了。
这时候就能看到我们和某淘/某东的商品管理基本结构上的相似点。
- 同一个SPU:该规格下的所有SKU都分享同一份商品图片和商品描述等信息
- 同一个ON:该ON下所有商品都分享同一份ON的信息内容
思想其实是类似的先聚合,再细分,最后把价格和库存管理在最小的可售卖单元上。
- 聚合的是什么,是SPU、类目、规格等可以复用的信息
- 细分的是什么,每个商品都有细分的不同的商品参数、价格与库存
4. 商品中心特点
商家引用平台审核通过商品参数再形成商品的策略,就显得十分均衡;
即:商家将平台提供的商品参数提供进行引用,商家自行管理商品的上下架、价格、库存等信息,同时平台能够有对商品总体的控制,避免风险。
五、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商品管理的设计思路而非具体设计方案,在B端设计中,先搭建好设计的框架才能进行具体的功能设计,商品管理系统在电商系统中是常见的核心系统,有非常多的设计案例和思路(电商类、ERP类),根据商业模式。
业务类型来建立真正适合自己的商品系统才能提供产品价值。很多设计是大同小异的。
给作者点赞,鼓励TA抓紧创作!
来源:https://www.woshipm.com/pd/5522333.html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