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有一个for...else语法,它的写法如下
for i in range(0,100):
if i == 3:
break
else:
print(\"Not found\")
该语句表示:若for循环遍历完毕,则执行else部分的语句。也就是说上述代码不会有任何输出,而下述代码会输出“Not found”:
for i in range(0,100):
pass
else:
print(\"Not found\")
可以很容易地猜出这种语法通常是为了做如下替换的:
# 正常写法
found = False
for i in range(0, 100):
if i == 3:
found = True
break
if not found:
print(\"Not found\")
# for...else写法
for i in range(0, 100):
if i == 3:
break
else:
print(\"Not found\")
但这里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语法的用处,而是这个语法的关键字选择。实际上如果稍微了解一点编程元素的话,很可能参考if...else的用法,把for...else的意思理解为:如果循环没有正常执行完毕(即被break打断),则执行else部分。但从实际作用上来讲(即“循环正常执行完则执行else部分”),显然用for...then或者for...continue都是更好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Python非常神奇地选择了用else作为关键字呢?突然想到后突然好奇,实在忍不住查了一下后发现一个个人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因为while是if更普遍的形式”。例如对于如下if...else代码:
if condition:
...
else:
...
实际上可以写为:
while condition:
...
break
else:
...
也就是所if可以视为while的一个特殊形式,那么有趣的来了。
在上面的while...else中,如果没有break,那么只有当condition为false时才会终止循环那么,而当condition为false时,显然就会执行一次else部分。
即:如果没有遇到break则意味着else部分尚有机会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遇到了break,就意味着跳出了while...else块,也就是说不会再检查condition,自然也不会再执行else部分。
即:如果碰到了break则else部分不再会被执行。
然后又因为for是while的特殊性形式,所以...
另外Python也支持while...for循环,而这个这个看起来就比较符合直觉了:
ok = True
while ok:
ok = False
else:
print(\"ABC\")
尽管如此,由于for...else的反直觉设计会让人迷惑,在实际中并不推荐使用,如果只是为了跳出,封装成函数return是更好的选择。如果真的要用,就写下注释。
【参考资料】:
【1】Why does python use \'else\' after for and while loops?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HiroMuraki/p/16565529.html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