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上车、开车 | Richmond
当大鼠跑进车内,站在铝板上,用小爪子抓住车内的铜条,就会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电源驱动小车。大鼠要是触碰铜条把车开动了,就会得到奖励——小小的谷物圈。

奖励是一个小小的谷物圈 | Richmond
经过这些训练后,大鼠慢慢学会了驱动小车,学会了调整小车的行驶方向,而且是“它们过去从来没有用过的驾驶模式,并最终到达奖品处,”兰伯特教授说道。

在更大的场地里,大鼠会调整方向 | Richmond
一些大鼠曾住在复杂而丰富的环境里(比如,环境中有一些有意思的物体可以与大鼠互动),另外一些大鼠则是在枯燥单调的实验室笼子里养大的。实验室饲养的大鼠表现得可能不会很好,这一点研究人员其实早就想到了,但没想到的是差距会那么大。它们学车的热情不高,表现也不佳。
在丰富环境中生活过的大鼠,学车的速度明显更快,车开得更好;相比之下,在沉闷乏味的实验室里长大的老鼠则是连上个车都很不情愿。

复杂环境里的大鼠,表现更突出 | 参考资料[1]
更有趣的是,复杂环境中出来的大鼠似乎还爱上了开车,在实验后期,就算没有了食物奖励,它们还是不停地上车。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大鼠可能在训练过程中发展出了一个让自己更加投入的奖励系统。
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训练时期的老鼠屎,测量了大鼠的激素变化情况——皮质酮(CORT)、脱氢表雄酮(DHEA)。皮质酮是一种主要的压力激素,参与应激反应;脱氢表雄酮则会调节压力。
实验结果显示,在学车的过程中,所有大鼠的DHEA/CORT代谢物比例都在逐渐上升。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不管大鼠出自什么样的环境,驾驶训练都增强了它们的情绪恢复能力。
还记得驾考通过时的喜悦和放松吗?兰伯特教授认为,大鼠和人类有点像,它们似乎在征服了一个困难的任务之后会感到满足。
研究还发现,相比那些作为乘客坐在遥控车内的大鼠,自己学会了开车的大鼠压力更小。看来,车还是自己开更自在。

大鼠学车后,情绪恢复能力都增强了 | Richmond
这些可爱的大鼠是隆-埃文斯大鼠(Long–Evans rat),是隆博士与埃文斯博士在1915年配育出的一种杂交大鼠。这种大鼠虽然没有实验室小白鼠那般常见,但它们常常作为合适且重要的动物模型出现在行为神经学等研究中。

Long–Evans大鼠,常被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 | Charles River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用来考察空间感知能力的测试都比较简单。相比之下,让大鼠学开车的任务算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我们使用更加现实、更具挑战性的模型,可能会得到更有意义的数据,”兰伯特教授表示。

大鼠学会开车的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将来进一步了解大脑以及相关疾病,例如帕金森病 | 图虫创意
或许,在将来难度更高的实验里,大鼠可能还要学开坦克、开飞机……

开飞机的舒克,开坦克的贝塔 | 动画片《舒克和贝塔》
[1]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DOI: 10.1016/j.bbr.2019.112309
[2]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20721-scientists-have-trained-rats-to-drive-tiny-cars-to-collect-food/?utm_term=Autofeed&utm_medium=SOC&utm_source=Facebook#Echobox=1571747006
[3]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teach-rats-to-drive-tiny-cars-and-it-s-just-as-cute-as-it-sounds?perpetual=yes&limitstart=1
[4]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science/2019/10/24/rats-are-capable-driving-tiny-cars-researchers-found-it-eases-their-anxiety/
作者:Cloud
编辑:游识猷


The End
来源:https://www.guokr.com/article/455837/
图文来源于果壳网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